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是根据磁致伸缩效应和磁致伸缩逆效应原理,通过测激励脉冲和应变回波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获得位移值的传感器。具体测量过程为在波导丝的一端施加一个激励脉冲,脉冲则沿波导丝向前传播,根据电磁场转换理论,会有一个环形磁场伴随着激励脉冲以光速向前传播。当环形磁场遇到浮子中的永磁体产生的纵向磁场时,将会使波导丝发生扭变并产生扭转波。该扭转波以恒定的速率沿着波导丝向两端传播,继续向前传播的扭转波被波导丝一端的阻尼原件吸收,向回传播的扭转波会传到接受带材上,根据磁致伸缩逆效应,缠绕带材的接受线圈中的磁通量会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信号。然后在通过调理电路滤波放大处理,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转换为计时器可以识别的电脉冲,然后计数器通过计算发生激励脉冲和接受脉冲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浮子的位置,从而得到当前被测体的液位[2] [28] [29]。
研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有:
(1)窄脉宽高幅值激励脉冲装置的设计。
(2)微弱回波信号的检测、放大、滤波、比较电路的设计。
(3)高精度计时装置的设计。
(4)软件滤波算法的设计。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首先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研究。1960 年,Jack Tellerman 首次申请了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专利,创办了 Tmposonics Inc公司。随后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技术进入市场,并随着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快速发展,在 1980 年左右,国外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进行研究。例如,美国 MTS 公司、美国的艾奥瓦州州立大学、日本的东芝公司、英国的 Johnson Matthey、瑞典的 Feredyn AB 公司、德国的 Hellwing 公司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其中美国的 MTS 公司做的磁致伸缩液位计在精度、量程、可靠性、智能化方面做的都处在了世界领先水平。
但是国外的传感器在国内的售价都比较高,所以我国从 1990 年左右,开始对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进行开展研究工作。经过多年高校和企业的不断努力,国内的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例如,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游江通等人设计了一种宽带窄脉冲的发生装置,虽然是用在超声波的测量系统中,但是也给磁致伸缩位移测量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孙可等人、南京理工大学张岚等人都对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激励脉冲和回波拾取信号装置提供理论的依据;深圳市博尔森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在精度和量程等指标都已取得的很高的水平。但是从总体大多数来看国内制作的传感器无论是精度、还是量程方面都和国外的传感器有一定的差距,传感器用到的磁致伸缩材料-波导丝的研究工作做得还比较少。总之国内的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研究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和精力,来缩短和国外水平之间的差距。